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时间:2024-04-08 11:13
字号:

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市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安徽省六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已经局党组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六安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4月8日


2024年全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及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生态强市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生态环境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2月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扩大)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健全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

二、工作目标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锚定目标,全力以赴,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推动更多工作争先创优。具体目标:完成省下达我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指标任务;地表水国考和省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90.9%92%以上,劣V类比例保持为0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5%,完成53个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重污染天数比率、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

三、着力推进生态强市建设

(一)加强生态强市建设布局。贯彻落实生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健全问题发现整改、源头防范管控责任落实机制,加强工作调度。梳理总结生态强市建设典型经验,探索生态环境价值实现路径,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协同推进区域共保联治。落实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动应对等工作。持续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完善龙河口引水工程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动监管,落实固废危废处置区域补偿制度。积极组织参加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动执法。

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落实省大气环境管理一体化智慧监管平台统一要求。完成六安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启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推进各类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替代,推动民用散煤清零。组织实施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深度治理,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问题排查和综合治理,全面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深入开展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应登尽登。加强车用油品质量抽检抽查和新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严查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行为。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排放源清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积极稳妥做好秸秆禁烧管控。实施餐饮油烟、噪声扰民问题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恶臭异味和道路扬尘问题专项整治。推进宁静小区建设。

(四)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推进巢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保持巢湖流域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深入排查整治污水直排问题。组织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治污项目,强化水质监测,优化水资源调度,保障生态流量。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开展不达标国考断面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推动补齐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推进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保护区问题整改,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申报一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五)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快推进源头管控重大工程建设。强化一住两公建设用地生态环境监管,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组织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加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建立优先防控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名单信息表。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查整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问题。探索农村环境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完成9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45个左右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力度,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动规范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若干措施。

(六)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处置水平,深化大宗固体废物循环利用,鼓励开展无废园区、无废企业等无废细胞建设。扎实做好一废一库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培训和评估,推进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水平,消除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持续动态更新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清单,推进重金属减排工程。持续推进新污染物环境信息统计调查、风险评估和管控。

、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七)服务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排污许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排污许可与环评、自行监测、排污权交易、环境统计等有机衔接。持续加强环评市场管理,按季度复核审批(审查)的环评文件质量,开展环评机构双随机检查。把好环境准入关口,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审批。强化重大项目环评保障,建立省级重大项目环评服务清单。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推动霍邱、霍山、金安项目申报进入省级EOD项目储备库。组织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单统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要求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和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工作。做好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任务的分解、考核、预测预警等工作。编制市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落实甲烷排放控制相关工作。落实全省碳普惠体系工作要求。

(九)深化双招双引落实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皖北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制定我市2024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工作要点。精准招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依托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主题母基金设立市级子基金。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完善上下联动专班工作机制。参与省专班组织的推介活动。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和监管力度

(十)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核实,推动问题查处整改;协同开展建设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建议审查。对历年排查问题及2021年自然保护地专项督察反馈问题点位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扎实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积极配合开展2024年度生态保护红线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

(十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舒城、金寨、霍山三县持续推进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组织霍邱、金安、裕安、叶集四县区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快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样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积极申报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做好宣传活动。

(十二)深化示范创建和引领。指导已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的县区做好年度自评估,完成数据填报。指导金安区、裕安区做好第八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霍邱县做好第七届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申报,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编制,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十三)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动态调整市级领导包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责任分工。建立2024年度“1+1+N”整改任务动态清单,坚持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加快推进中央和省级层面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行动,严格年度整改核查考核,提升整改工作质量。扎实做好2024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关工作。深化自查从宽、被查从严,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常态化排查整改。

(十四)持续推动环境信访问题解决。认真践行浦江经验,推进落实有奖举报奖励制度。组织对已办结信访事项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开展群众不满意环境信访件抽查核查,持续推动重复信访治理、信访积案化解。继续开展定点接访、下沉接访和带案下访。高效办理《民声呼应》和市《民呼应》反映事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十五)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探索开展化工园区三级应急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实现重点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全覆盖。建立健全应急准备和响应体系,谋划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库建设,成立市级环境应急处突专班,优化环境应急监测,深化环境应急演练,着力提升基层环境应急能力。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继续做好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

(十六)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动建立市级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开展放射性物品运输等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统筹做好传统高风险项目及磁约束聚变等新兴项目监管,优化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模式。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分级分类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核技术利用、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事项。强化2024年全市辐射安全监督执法。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持续做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工作。

、不断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十七)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建设。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加强依法行政,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公开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核。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广运用轻微违规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持续开展环企云普法活动。

(十八)夯实生态环境支撑保障能力。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加强环保政策与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按要求稳妥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改革。开展生态环境统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水、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完善排污权交易管理制度和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市、县排污权政府储备库。深入推进生态补偿,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推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生态环境统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加强信用评价结果运用。认真做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政务督查、政务公开、政务信息、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工作

(十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开展新一轮三磷行业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更新全市三磷行业企业名录。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完善执法监测联动机制。严格落实《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三个全覆盖为核心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落实环境污染犯罪联动协作执法工作意见,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严肃查处环评、监测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大案要案专班,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推进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加大排污许可监督执法力度,探索建立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体系。完善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差异化监管,规范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制度,深入推行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开展执法稽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二十)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建设。积极落实省级科技帮扶机制,定向开展科技攻关。配合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 PM2.5O3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持续深化一体化政务服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开展六安市生态环境数据治理试点工作,推进业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深化业务信息化场景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

(二十一)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补齐县区监测能力短板,开展监测现代化县建设典型案例推荐工作。优化十五五国省控监测点位布设,分批推进工业园区、乡镇以及交通站点建设。持续开展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例行监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配合启动安徽省大别山(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业务运行。扎实推进监测站点数据联网工作。继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防范人为干扰监测行为。开展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信用评价。完善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对重点核与辐射装置的监督性监测,提升辐射监测能力。

(二十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做好新闻发布工作,配合做好伴随式采访、打造长三角生态屏障专题宣传和乡村生态振兴专题宣传,持续讲好六安生态环保故事。组织举办2024年六五环境日暨安徽环保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美丽安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推选。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十三)切实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始终坚持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始终做到从政治上看环保、谋环保、抓环保,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十)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党组示范领学,督促支部带学促学,注重丰富学习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聚焦六破六立五大要求,深入学习研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阵地建设,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动纪律教育常态长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规定》,切实防范被腐蚀被围猎风险。持续巩固两违规专项整治成果,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进一步梳理廉政风险,强化运行流程监管,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坚决防范新形象工程,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三公经费超标准列支等不良倾向。坚决扛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刹住干环保吃环保的歪风邪气,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不断净化优化全生态环境系统政治生态。

(二十)着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选拔任用忠专实”“勤正廉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积极推进县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异地交流。探索开展走出去培训模式,组织系统科级干部赴上海开展实地教学。组织开展敢担当、争先进、树形象活动。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应急大练兵和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年轻干部队伍。探索延伸干部考察工作,注重在巡视巡察、环保督察、环境执法等重大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与干部职工家庭的沟通交流,共同构建廉政防火墙。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