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应流久源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应流航空产业园六期工程特种柔性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公示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3-12-01 14:21
字号: 下载 我要纠错 收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安徽应流久源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应流航空产业园六期工程特种柔性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需要环评文件全本的,可联系我局获取)。公示期为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联系电话:0564-5158105  地址:六安市佛子岭路与梅山南路交叉口市政务服务中心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应流航空产业园六期工程特种柔性材料项目

二、建设单位:安徽应流久源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

三、项目基本情况

安徽应流久源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六安分公司拟利用厂区内现有5#(原B01)厂房建设应流航空产业园六期工程特种柔性材料项目,建筑面积约2.4万m2,新建5条功能性母料生产线、2条功能性纺粘无纺布生产线、1条功能性熔喷无纺布生产线、2条功能性纤维生产线,购置倍捻机、整经机、剑杆织机、激光裁剪机、缝纫机等功能性布料及功能服装生产装置,配套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可形成年可产2400t功能性母粒、1500t功能性无纺布、1738t功能性纤维、300万m2功能性布料、10万套功能性服装的生产能力。

四、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本项目为功能性母粒、功能性无纺布、功能性纤维、功能性布料及功能性服装的生产,其中功能性纤维主要生产工艺与功能性母粒、功能性无纺布相类似,仅原辅料不同。以功能性纤维、功能布料及功能服装为例,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如下:

(一)功能性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投料、干燥:将塑料与粉状的金属粉、陶瓷粉及功能性助剂按一定的投加比例输送至料仓。此过程产生投料粉尘;

(2)熔融挤出:将混合均匀的原料人工投加到造粒机上进行挤出造粒加工。该过程使用电加热,仅产生少量挤出废气和塑料边角料;

(3)纺丝:纺丝工艺采用复合双箱体纺丝箱,丙纶切片采用螺杆熔融挤压加热熔融过滤后进入纺丝箱体A纺丝得到丙纶1纤维,涤纶切片采用螺杆熔融挤压加热熔融过滤后进入纺丝箱体B纺丝得到涤纶2纤维。此过程产生纺丝废气。

(4)冷却:将复合丝依次通过水槽进行水冷却;

(5)牵伸:通过电加热产生的气流使固态丝状经牵伸设备拉直,此工序会产废丝;

(6)热棍:通过电加热的辊筒将拉伸后的复合丝热棍成型。此工序会产生有机废气;

(7)分切、收卷:成型的复合丝通过切边卷绕机按需要的长度进行分切收卷,此过程会产生废布。

(二)功能布料及功能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1)加捻:将多根纤维通过加捻机通过旋转和拉伸的方式使纱线紧密地缠绕在一起,此工序产生纤维粉尘及废丝;

(2)整经:整经是将一定根数的经纱按规定的长度和宽度平行卷绕在经轴或织轴上的工艺过程,此工序产生纤维粉尘。

(3)织造:采用剑杆织机织造。

(4)热定型:采用电加热对布料进行定型,织造过程加入的纺丝油剂会少量挥发产生油剂废气;

(5)交联剂加热、涂覆:定型过后在布料表面涂上一层胶,加热、涂覆过程有有机废气产生。

(6)裁剪缝合:功能性布料按要求进行裁剪缝合即为功能性服装,此过程产生废边角料。

五、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生活污水经厂区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排入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生产废水经自建中和池处理后接入应流航空产业园污水处理站处理,最终排入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设备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排入东部新城污水处理厂。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投料混料粉尘:密闭设备,于各投料口上方设集气罩,收集的废气经1套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的排气筒(DA001)排放;

②熔融挤出废气:挤出机出料口设集气罩,废气收集后经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后通过15m的排气筒(DA002)排放;

③纺丝废气:纺丝机均为密闭设备,纺丝废气经密闭集气管道收集后引入过滤珍珠棉+静电除油装置处理后通过15m的排气筒(DA003)排放;

④油剂废气:经密闭集气管道收集后引入过滤珍珠棉+静电除油装置处理后通过15m的排气筒(DA003)排放。

⑤交联剂加热、涂覆废气:产污口上方设置集气罩,废气经密闭集气管道收集后经二级活性炭装置处理后通过15m的排气筒(DA004)排放。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设备的运行,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优化厂区平面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厂界处,通过距离衰减及加强绿化减轻噪声源对厂界的影响,同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震、隔声措施;根据环评文件预测,项目厂界昼、夜间噪声排放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产生固体废物分为一般固废、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其中一般固废主要为废边角料、废丝、废布、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以及废包装材料,在生产车间建设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场所1座,一般固废集中收集后存放于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场所内,定期资源外售或综合利用;危险废物为废活性炭、废油、废助剂包装桶、废油桶等,新建危废贮存库,密闭建设,集中分类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组织清运。

5.地下水、土壤防治措施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按照“源头预防、末端控制、污染监控、应急处理”的原则进行,根据《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环办土壤函〔2020〕72号)中分区防渗要求,对化学品仓库、危废贮存库、事故水池、废水处理设施及管道等区域进行重点防渗处理;其他区域进行一般防渗处理。

六、环境风险防范

本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包括液体化学品泄露引发火灾或人员中毒;危险废物流失;废气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设施发生故障等。

拟采取以下措施应对:1.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编制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2.企业建设1座事故收集池,有效容积200m3,用于收集流失危废及消防废水;3.定期对废气处理装置进行检修等。

七、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环评文件分析,本项目自厂界起设置200m的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现场调查,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等大气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防护距离内不得规划和建设学校、医院、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

八、总量控制指标

项目建成后排放大气污染物:烟(粉)尘:0.065t/a,VOCs为0.323t/a,市局总量主管科室已核定解决。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要求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废气、噪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定期委托监测。监测要求按照《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 942-2018)、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化学纤维制造业(HJ 1102-2020)进行。

十、环评主要结论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只要在建设营运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要求,全面认真执行本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从环境影响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