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的严肃性、公正性及公众知情权,现将该项目环评文件基本情况及报告全文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期为公示发布后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联系电话:0564-5158106 地址:六安市佛子岭中路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二楼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施工许可(环保业务)窗口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一、项目名称: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
二、建设单位:六安市交通运输局
三、环评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四、建设地点:工程起于六安市与合肥市交界合肥市新仓社区西北侧丰乐河市界处,工程全线在六安市境内由东向西布线,经千人桥、桃溪、舒城县北、东河口、霍山县北、诸佛庵、流波䃥、青山、古碑、南溪、在汤家汇镇夏家中塆附近与河南段在建线位衔接。
五、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背景简介
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是新增国高网G4222和襄高速、安徽省高速公网“五纵十横”总体布局中“横六”和铜商高速的重要组成路段,是中原腹地与长三角地区高速联络线和安徽省中部东西向高速通道。项目代码为2020-340000-48-01-017677。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里程170.588公里,新增永久占地1236.82公顷,全线填方4224.34万立方米、挖方3704.64万立方米;全线共设置特大桥、大桥100座,中小桥46座,互通立交12座(预留一处金寨机场互通),桥梁全长42.778公里,项目共设置隧道6座,全长7.405公里,车行天桥11座,通道182道,涵洞299道。项目设置管理中心1处,养护工区3处、服务区4处、匝道收费站8处。项目起点至济广高速段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34.5米,设计时速120km/h;济广高速至项目终点段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26.0米,设计时速100km/h。公路主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六、产业政策及规划选址
(一)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内容。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规划符合性
根据《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年)》,新增规划线路31条、1935公里;展望线路4条、300公里;到2035年,规划总里程10165公里(含展望线路),形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本项目新增国高网G4222和襄高速、安徽省高速公网“五纵十横”总体布局中“横六”和铜商高速的重要组成路段,是中原腹地与长三角地区高速联络线和安徽省中部东西向高速通道,符合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七、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严格要求施工方落实《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和《六安市建设领域扬尘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2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对施工期的扬尘进行防治。
本项目设置9处取土场、23处弃渣场;另设19处综合临时施工场地,功能包括预制场、沥青拌合站、钢筋加工厂、混凝土拌合站、物料堆场和项目部等。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全封闭作业,站内须配备烟气、粉尘收集和净化装置,经处理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方可排放;砂石等散体材料应设置围挡,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防尘网覆盖或其他防尘措施。水泥、粉煤灰、灰土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进行密闭存放或设置围挡进行封闭、覆盖;沥青加热、搅拌和沥青储罐产生的沥青废气通过专门管道收集,并经“焚烧处理+布袋收尘”处理,引至15米高空排放,废气经处理后可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临时土方堆放时,采取覆盖防尘网的防尘措施,并定时洒水。
大临工程应合理选址,沥青拌合站应选在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主导风向下风向300米以外;混凝土拌合站应选在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主导风向下风向200米以外。
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出入车辆100%冲洗,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物料堆放100%覆盖。施工场地应设置洗车台。
施工道路及硬化地面必须保持完好、清洁,车辆在行驶时不得产生可见扬尘。应配备洒水车辆,宜选用洒水、冲洗、吸尘功能专业保洁车辆,对沿线施工便道、进出堆场的道路及时洒水降尘。
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易撒外漏。
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对被拆除房屋或者其他建(构)筑物进行洒水或者喷淋。施工现场保证土方开挖湿作业,遇到易产生扬尘的干燥土时必须边喷淋边进行开挖、回填或转运作业。
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2.施工废水防治措施:施工营地应设置箱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回用,严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地表水体;施工场地产生的施工污水,以及受暴雨冲刷产生的污水,经施工现场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桥梁施工是影响沿线水体水质的主要施工过程,采用围堰及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加强桥梁施工管理。施工期应注意对沿线水厂取水口水源保护,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把临近水源保护路段作为环境监理重点,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路段排放。
3.施工噪声防治措施: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加强日常维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界距敏感点至少保持300米的距离;合理选择施工物资运输路线,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在途经现有村镇、学校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以减少对运输公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在大型桥梁、互通立交及隧道施工时,打桩、爆破等活动产生的噪声较大,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作业,必要时应设置临时隔声屏障。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期固体废物应采取“集中收集、分类处理、尽量回用”的原则,其中废弃土石方在设置的弃土进行处置,拆迁房屋、建筑物的建筑垃圾部分用于施工营地和临时占地中场地平整;施工期大临场地产生的少量废油桶、废漆桶使用铁桶+托盘临时存放后,并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取、弃土场施工完毕后,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将表土返还平铺,用于复耕或还林;在钻孔前挖好泥浆池,钻井过程中经泥浆循环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进行土石的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环利用;保障各类固体废物经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后得到妥善处置。
(二)运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4处服务区均设置箱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暂存池;1处管理中心、3处养护工区、8处收费站各设置箱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暂存池,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0-2020)后中水回用。
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附属设施餐饮油烟废气应经专用烟道排放,禁止无组织排放;厨房安装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油烟净化措施,油烟废气排放应执行《饮食业油烟废气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相关标准;排放口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高于最近的最高建筑物3m以上;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对加油站设置油气回收系统,保证油气回收、净化效率。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敏感点降噪措施为隔声窗措施及声屏障措施。拟对96处声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总长约34836米,面积128294平方米;6处声环境保护目标安装隔声窗,共95户居民安装隔声窗。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目标采取合理的优化降噪措施,加强对超标严重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服务区按照绿色服务区的建设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收费站、养护工区等生活垃圾也进行垃圾分类,统一收集后委托地方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服务区加油站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包括储罐清洗产生的残废吸油沙,即刻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外运处置,不在项目区临时存放,并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沿线路面将产生一定量的养护垃圾,这些垃圾由养护工人清扫收集后带下公路,再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八、环境风险防范
针对丰乐河、张母桥河、东淠河、响洪甸水库、青龙河、西淠河、洪堰河、白水河、姊妹河、牛山河、麻河等敏感水体跨河桥梁,设置完善的桥面(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并设置事故应急池;敏感水体桥梁应设置防撞护栏,提高防撞等级,桥梁两端设置警示牌、监控设备和应急电话等设备;建立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与器材。
九、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制订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工程设计与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设计、施工、营运过程中得到落实。
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工作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废气、噪声、地表水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应注意加强对运营期敏感点的跟踪监测。
十、环评主要结论
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基本符合《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年)》,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社会经济效益明显。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拟建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可行的。
G4222和县至襄阳高速公路舒城(千人桥)至金寨(皖豫界)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